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工作机构 > 组成部门 > 蓬江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 工作动态
蓬江区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中心获评金牌调解组织
字体:[大] [中] [小]
近日,江门市第一批“金牌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名单出炉,4个调解组织入选该名单,其中一个是蓬江区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中心。
金牌调解组织怎么炼成?蓬江区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中心有这些工作秘诀。
调解第一,力求“案结事了”
3名专职调解员,18名兼职调解员,中心成立一年来共组织调解案件600多宗,调解成功的案件超过400宗,调解成功率超过65%……这串数字背后,是蓬江区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中心的调解员不断的工作付出。在不考虑节假日的情况下,调解员们平均每天都至少要调解成功1.25宗案件。
尽管面临案多人少的情况,调解中心的负责人、蓬江区仲裁院院长黄青云始终坚持“调解第一”的原则,尽力做到“每案必调”。她说,从营造和谐劳资关系的角度来说,调解是实现“案结事了、定纷止争”、达成“双赢”局面的最好办法。
“调解一个案件,一般至少要和当事人双方分别沟通2次,第一次是了解双方矛盾和诉求,第二次是分别劝说达成调解目的,案件复杂的时候沟通的次数会更多,必要时还要组织双方进行面谈,是一项特别耗费时间的工作。”黄青云介绍说,调解中心目前的21名调解员中,有一半是由区仲裁院的仲裁员们兼任的,由于仲裁庭审的工作量也很大,他们只能在每天的开庭前后挤时间做群众的调解工作,晚上再加班写仲裁裁决书。
调解员们的付出群众都看在眼里,不少群众在解决争议后,会通过留言或写信等方式表示感谢。“看到群众对调解的结果表示满意,自己也会很开心,觉得一切的付出都值得了。”调解中心的调解员梁美英说。
多元调解,着力提高调解效能
看着如今运转有序、便捷高效的调解中心,黄青云很是感慨。只有她知道,调解中心成立之初,面临着怎样的压力。
时间拨回到一年前,2020年7月,蓬江区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中心正式成立。那时,整个调解中心只有2个人,但作为中心城区的蓬江区,每年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立案数接近3000宗,在全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案件总数中的占比超过四成。这么多的案件,怎么调解?经过一番思索,黄青云觉得,引入社会力量,倡导多元调解或许是个可行的路径。
说做就做。2020年8月,蓬江区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中心向社会发布了招聘兼职调解员的公告。一个多月后,一批有着法律或是人力资源相关工作经验的兼职调解员到位,成为调解中心的重要补充力量。“兼职调解员负责调解的案件由我们调解中心分派,每人每月有定量要求,待遇方面按照每宗案件180元的标准从调解中心的工作经费中支出。”黄青云说,这是参考省里的做法,在五邑地区尚属第一次尝试。有了兼职调解员的参与,调解中心的工作压力减轻不少,调解效率也更高。
接下来,调解中心还将继续探索多元调解的道路,培育选树区里的金牌调解组织,组建兼职调解员库,加强调解标准化、专业化建设。鼓励企业、行业协会等组建社会化的调解组织,通过典型示范、以点带面、全面推广的模式,扩大调解面。完善多方联动机制,确保多方沟通协调渠道畅通,进一步提高调解效能。
帮助疏解情绪,营造和谐劳资关系
对于蓬江区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中心的调解员们来说,调解工作不好做,除了源于案多人少的情况以外,还源于当事人抗拒调解的情绪。这是因为,一个案件在诉至蓬江区仲裁院、需要蓬江区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中心进行调解之前,通常已经经过了自行调解以及基层调解中心的调解。在区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中心介入的时候,当事人之间的矛盾往往已经变得十分尖锐,不少当事人会带有情绪表示拒绝进一步的调解。
虽然情况棘手,但这并不妨碍调解员们以良好的心态去沟通应对,他们说,“帮助当事人宣泄情绪本来就是调解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重要的是逐步引导他们冷静下来解决问题。”
今年5月6日,蓬江区仲裁院接到群众报称江门某酒店存在拖欠员工工资和社保的情况,接着,越来越多的酒店员工前来投诉,并且情绪激动。接报后,区仲裁院高度重视,立刻向上级部门汇报情况,启动重大集体争议应急程序,同时启动欠薪调解。
蓬江区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中心接到任务后,立即组织酒店员工选出代表,让其核对工资数额,并向企业负责人释法。经过多次沟通协调,双方终于就工资问题达成基本调解意向。5月12日,调解员们加班加点为双方当事人出具调解书。签署调解书后,员工情绪基本平稳,事态得以平息。目前,调解书的内容均已履行。区仲裁院和区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中心共为350名群众追回被拖欠的工资近174万元。
回想调解中心的发展过程,黄青云笑着说:“很多群众会打趣我们调解员是‘和事佬’,我觉得,只要能帮群众解决问题,营造和谐的劳资关系,我们乐意成为这样的金牌‘和事佬’。”
(作者单位:戴惠甜:南方日报;李景仪 李少民:江门市蓬江区人社局)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