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市蓬江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关于印发蓬江区体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
各镇(街),区直各单位,上级驻蓬江有关单位:
根据《中国体彩票app官方下载办公室关于印发江门市蓬江区“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蓬江府办函〔2020〕36)的工作要求,已完成《蓬江区体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的编制工作,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在贯彻落实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我局反映。
附件:蓬江区体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
江门市蓬江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2021年10月18日
江门市蓬江区体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
2021年10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1
第一条规划定位1
第二条规划范围1
第三条规划期限1
第四条规划依据1
第二章发展分析1
第五条发展现状1
1.公共服务不断完善,群众体育蓬勃发展2
2.竞技体育成绩不断提升3
3.体育产业健康发展3
第六条机遇挑战3
1.机遇4
2.挑战4
第三章总体要求5
第七条指导思想5
第八条基本原则5
1.坚持党的全面领导5
2.坚持以人民为中心5
3.坚持新发展理念5
4.坚持改革创新6
5.坚持系统发展理念6
第四章总体目标6
第九条群众体育不断发展,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不断融合6
第十条竞技体育成绩不断提升7
第十一条体育产业市场活力不断释放8
第十二条体育科技含量不断提升8
第十三条体育文化和体育对外交流不断加强9
第五章主要任务9
第十四条普及全民健身,完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9
1.创新辖区内的公共体育设施9
2.丰富和完善全民健身活动体系9
3.加强健身指导9
4.“体医”融合,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9
第十五条制度创新,提升竞技体育水平11
1.进行制度创新,破除人才流动壁垒11
2.革新人才培养模式11
3.共办赛事,扩大办赛规模,改革办赛模式11
第十六条体育产业融合发展,市场活力增强12
1.稳定发展体育彩票业12
2.大力发展体育竞赛业12
3.深耕体育休闲产业12
4.坚持融合发展,打好“体育+”牌12
第十七条落实健康科技行动计划,提升体育“科技”水平13
第十八条加强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14
第十九条加强体育对外交流,大力弘扬体育文化16
1.加强体育文化交流16
2.加大传播力度,弘扬和传承侨乡体育文化16
第二十条继续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激发和释放体育社会组织活力16
第六章特色规划17
第二十一条依托江门体育中心,进行体育产业园建设17
第二十二条进行“排球之乡”特色品牌建设17
第二十三条打造“蓬江体育节”品牌18
第二十四条体教融合,共促青少年发展18
1.体教融合,提升青少年身心健康水平18
2.完善青少年竞赛体系18
3.政策支持19
第七章保障措施.19
第二十五条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监督落实19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规划定位
本规划是“十四五”期间江门市蓬江区体育发展的总体规划,是加快蓬江区体育事业快速、协调、有序发展的重要指南,也是蓬江区政府指导和推动区内体育工作的重要抓手和依据。
第二条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蓬江区。
第三条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2021年至2025年。
第四条规划依据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全民健身”“《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等相关文件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立足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珠江西岸新增长极和沿海经济带上的江海门户”建设和区内的实际情况,结合“十三五”规划的目标达成和蓬江区第九届委员会第十四次全体会议精神,制定本规划。
第二章发展分析
第五条发展现状
“十三五”期间,蓬江区在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创新发展”为思路,依托经济社会的发展,立足广大市民的积极参与,通过全区体育系统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体育事业得到较快发展,基本完成了“十三五”规划制定的目标任务,为江门市中国体彩票app官方下载社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同时也为“十四五”时期体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1.公共服务不断完善,群众体育蓬勃发展
体育场地设施不断健全,体育健身指导服务质量不断提升,公共服务不断完善。“十三五”期末,全区共有田径场地84个;足球场地59个,其中十一人制足球场12个,七人制足球场16个,五人制足球场31个;篮球场地566个,其中篮球场530个,篮球馆23个,三人制篮球场13个;排球场地41个;乒乓球场地506个;羽毛球场地295个;镇街全民健身广场6个;行政村农村健身工程和社区“15分钟健身圈”齐备且覆盖率均为100%。区内所有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率为100%。全区体育面积225.30万平方米,人均体育面积2.64平方米,居江门市人均体育面积上游水平。全区有体育社会组织9个、镇街社会体育指导员服务站6个、健身气功站点50个,还有每年以近100人增长的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共同为区内民众提供健身服务,区内体育健身指导服务质量不断提升。
群众体育蓬勃发展。“十三五”期间,全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达到40%以上,城乡居民体质达标率95%。全区每年举办10次以上的各类大型体育活动,参与人数约为25万人;每年组织3-4项有特色的大型群众体育比赛与展演活动,全民健身活动开展良好。国民体质监测和学生体质测试抽测开展有序:建立并完善国民体质监测站点,每年免费为群众进行监测,监测人数超过1000人。《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抽测结果小学和初中合格率95%,高中92%;小学优良率在40%左右,小学、初中与高中的平均优良率24%;我区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总体处于“良”水平。
2.竞技体育成绩不断提升
积极组队参加江门市举行的中国体彩票app官方下载第十六届运动会江门市足球选拔赛,包揽冠、亚军;组队参加江门市第九届运动会,获团总分第四名;组队参加江门市青少年锦标赛、江门市农民运动会、江门市五人制足球超级联赛、江门市篮球联赛、江门市11人足球赛等多项赛事,获江门市五人制足球超级联赛(成人组)和11人足球联赛冠军,江门市篮球联赛季军。
3.体育产业健康发展
体育彩票业稳定发展。我区体育彩票中心在省、市体彩中心的指导下,加大宣传推广力度,积极开拓体育彩票市场,全区五年(1.46亿元、1.6亿、1.9亿、1.63亿、1.37亿)累计销售体育彩票7.96亿元,人均体育彩票消费支出约为每年215.14元(7.96亿元/5年/户籍人口74万人=215.14元/人),共筹得体育彩票公益金约2.4亿元,用于体育场馆建设及发展体育事业。
体育竞赛表演业发展迅速。江门体育中心在2018至2020年间,曾举办世界排球联赛、东京奥运会亚洲男排资格赛和国际男篮热身赛等6项国际级体育赛事,举办全国女排锦标赛、全国花样游泳锦标赛和全国拉丁舞公开赛等国家级体育赛事11项,此外还举办了多场综合性运动会、商业体育赛事和青少年体育赛事等,参与人数60万人以上。各类体育赛事的举办极大推动了辖区体育竞赛表演业的发展,对打造集旅游、文化、体育、经济于一体的城市名片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体育旅游业发展良好。“十三五”期间,各项赛事的参与人数超过60万人,直接带动门票、购物、餐饮、住宿和交通等经济收入超1000万元。
第六条机遇挑战
1.机遇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个五年,是全面落实“全民健身”“健康中国”和“体育强国”国家战略、推动我区体育事业纵深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更好地建设体育强区,助力江门成为“珠江西岸新增长极和沿海经济带上的江海门户”的重要时期。新的征程,体育将在全面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丰富民众精神文化生活、助力湾区建设、增强综合实力、推动区内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作用。
2.挑战
江门市蓬江区体育发展也面临诸多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群众体育基础设施不足,公共体育服务有待提升。体育场地设施总体水平偏低,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体育锻炼需求仍有一定差距。各级政府提供的公共体育服务仍然不足,全民健身覆盖人群还存在难点和盲点,市民体质尤其是青少年体质同先进地区相比还有差距。全民健身活动组织网络还不够健全,国民体质监测普及程度不高,社会体育活动不够丰富且城乡开展不均衡,体育社团作用发挥不够。
二是竞技体育水平不高。我区没有专业的体育学校,高精尖的竞技体育人才缺乏,竞技体育处在全市中下游水平;学校专业体育人才缺乏,业余训练环节薄弱,整体训练水平有待提升,优秀后备人才不足。此外,资金投入有限,体制机制不完善,区级体育管理干部、教练员、裁判员和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数量、质量和结构,远不能满足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三是体育产业总量规模小。体育产业的整体水平偏低,结构有待优化,对地方经济贡献率较小,与体育消费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相关配套措施尚不完善。
总之,新的发展阶段,机遇多于挑战,要增强机遇和创新意识,聚焦重点目标和关键任务,深化改革,锐意创新,有序推进,开创辖区体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第一章 总体要求
第七条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出发点,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区文广旅体局和区委的重大判断和决策部署上来,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坚持顶层设计和问计于民相结合,围绕全民健身、健康中国和体育强国目标,转变体育发展方式,实现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的统筹协调发展,促进各项体育工作的全面进步,为打造“珠江西岸新增长极和沿海经济带上的江海门户”作出贡献。
第八条 基本原则
1.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坚持和完善党对体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提升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保证辖区内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2.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提升村、社区公共体育服务的均等化和一体化水平,不断增强民众的健身意识、不断促进民众健康体育生活方式的养成,不断满足民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3.坚持新发展理念
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全领域,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4.坚持改革创新
加快体育改革创新步伐。以人民为中心,破除制约体育发展的障碍,进行制度建设;依靠创新驱动,激发城市体育发展活力,完善市场机制,推进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5.坚持系统发展理念
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实现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体育文化和体育交流的高质量发展。
第四章总体目标
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增强全区人民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为根本目标,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体育健身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实施体育惠民工程,统筹建设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产业链和生态圈,建设“体育强区”,打造“健康蓬江”。
通过建设和打造,力求在“十四五”期末,蓬江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全民健身生活化、社会化、科学化和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群众体育不断发展,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不断融合;竞技体育实力进一步增强,形成多元化的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和青少年体育训练模式;体育产业尤其是体育产业园建设初具规模;体育文化得到广泛传播;体育对外交流不断加强;体育成为中国体彩票app官方下载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第九条群众体育不断发展,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不断融合
整合各类体育场馆,加强场馆智能化建设,实现数字化管理;完善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形成既能满足全民健身需求又能满足承办大型赛事需要的体育场地设施;在旅游景区、城市公园、公共绿地、广场等场所,增设健身设施,完善健身功能。鼓励乡镇(街道)建设公众健身活动中心或室外多功能运动场、灯光球场、笼式足球场及适合老人、儿童等人群使用的健身设施;搞好体育精准扶贫,实施适应群众需求和具有地域特点的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加大学校体育场馆向公众开放的力度,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兴建体育场所并对外开放;做好现有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的使用、管理、维护与提档升级。到“十四五”期末,全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6平方米以上,《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水平达到93%以上,辖区内民众的身体素质明显增强。
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统筹规划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促进各类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丰富全民健身活动内容,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普及科学健身知识和健身方法,加强健身指导;加大国民体质监测和学生体质健康抽测力度。加大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融合力度,体教结合,体医结合,满足民众的体育需求,提升民众的身心健康水平。
第十条 竞技体育成绩不断提升
积极申报省级以上的跳水训练基地、击剑训练基地、跆拳道训练基地和花样游泳训练基地,拓展体教融合路径,提升竞技体育水平。积极组队参加江门市举办的各项比赛,争取在江门市五人制足球超级联赛(成人组)、11人足球联赛、江门市篮球联赛及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
体教融合,以比赛为抓手,从政策上打通青少年体育人才培养的三个层面,解决在哪儿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落脚点(辖区内的学校),谁来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主体(教育系统培养、社会组织培养)、如何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师资(教练员、体育老师、体育组织师资)问题,形成国家办与社会办相结合的竞技体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创新运动员培养模式和选拔制度,完善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
完善“资源共享,责任共担,人才共育,特色共建,成果共有”的运行机制,形成以点带面,优势互补的业余训练机制和多层次的训练网络;继续推进“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等特色体育项目建设,完善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建设,并在此基础上,将极具地方特色的民俗体育项目如周家拳、太极拳、舞龙舞狮等引入校园,以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与自觉。加快推进和完善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建设,确保我区青少年体质和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走在江门市前列。根据国家政策,继续普及“三大球”的参与度及其运动技术水平,积极推进校园足球活动,联合区教育局,重点规划、扶持几所学校发展校园足球,提升辖区内校园足球的竞技水平。通过体教融合,促进各训练网点、体育传统学校和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共同建设和发展。
第十一条体育产业市场活力不断释放
打造以赛事、会议、产业基地、学术研究为主导的现代化体育产业体系。重点打造集全民健身、体育培训、竞赛表演、休闲娱乐、展示展销于一体的体育产业园区。营造良好的投资氛围,扶持全民健身、竞赛表演、体育教育、场馆运营、体育咨询、体育科技等企业发展。不断依托江门体育中心、广东珠西国际发展会展中心的平台优势,用好“中国排球协会排球训练基地”金字招牌,大力发展体育竞赛表演业,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赛事品牌,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赛事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引入新体育竞技业态,打造“体育+”的全产业链条,促进体育与其他相关产业的高度融合;积极申报国家3A级旅游景区和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以此为契机,植入文旅功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打造“文旅新地标”,助力江门创建国家级侨乡文化生态保护区。
第十二条体育科技含量不断提升
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借助大数据时代提供的便利,将“互联网”、“物联网”等应用于全民健身、国民体质、运动训练等。在江门体育中心建立国民体质监测站点,探索建立全民健身服务平台等以满足辖区内民众的健身需求。
第十三条 体育文化和体育对外交流不断加强
传承侨乡传统体育文化,重点打造“江门排球之乡”特色品牌,增强文化自信。传播体育文化,使健康第一、终身体育观念深入人心,传递正能量。在大力弘扬奥林匹克精神、中华体育精神,传承中华传统体育文化,讲好侨乡故事的同时,依托“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平台”和“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交流平台”,构建体育对外交流新格局,并通过“大湾区江港澳少年警营”培训基地、积极承办国际国内大型赛事等加强体育对外交流的力度。
第五章主要任务
第十四条普及全民健身,完善公共体育服务
以全民健身、全民健康为主线,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满足民众体育需求,创设健康体育环境。推动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城乡一体化和均等化的进程。推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资源在市、区、乡村间的聚焦与协同,建立合理的供给、保障、评价体系。
1.创新辖区内的公共体育设施
统筹建设体育公共设施与健身设施。合理布局和配置公共体育设施,优化现有体育场馆的使用率与功能升级。针对老旧厂房、老旧商业等物理空间进行功能改造,创建具有体育、教育、健康等复合功能的全民健身设施。合理增设具有“结点”地理特点的市民体育中心、体育公园、步道等设施,形成15分钟运动圈。鼓励社会力量与资本(需经过政府的评估),参与公共体育设施的投资、建设与运营。确保健身设施配置合理,健身环境改善,创造市民普遍参与的体育健身氛围。
2.丰富和完善全民健身活动体系
大力发展足球、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毽球、网球、游泳、健步走(跑)、骑行、户外、广场舞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积极培育射箭、极限、轮滑等具有消费引领的运动项目,努力推广武术、龙舟、舞龙、舞狮等岭南传统体育项目。完善“全民健身日”、“体育节”等主题活动制度,组织开展全民健身系列活动,形成相对固定的活动体系。结合蓬江现有地貌、地域文化、旅游休闲等资源,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品牌体育活动。推动镇街、村区开展丰富多样的群众体育活动。广泛开展校园足球活动,促进足球运动蓬勃发展。推动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学校等举办各类体育活动,促进各类体育社会组织开展“一会一品”活动。举办多层次多样化的体育竞赛活动,积极引进和打造一批有吸引力的群众体育赛事活动,形成更加完善的业余竞赛活动体系。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举办全民健身竞赛活动。
3.加强健身指导
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和镇街社会体育指导员服务站建设,招募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教师、优秀运动员组成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队,深入社区和农村开展健身指导服务。完善体育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体系,推动体质测定与运动健身指导站的提档升级,出具运动处方,指导民众科学健身。
4.“体医”融合,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
“体医融合”,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对群众体质水平和运动健身状况进行跟踪调查和科学研究,完善信息发布制度,定期公布国民体质测定结果,并将测定结果纳入社会统计指标体系,做好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数据分析,结合卫生健康部门的营养与慢性病状况调查等,推进全民健身科学决策。鼓励城市社区健身指导站与社区医疗机构联合开展康体服务,把全民健身纳入健康
管理和慢性病防治中。
第十五条制度创新,提升竞技体育水平
1.进行制度创新,破除人才流动壁垒
全面了解辖区内教育系统和社会体育组织系统青少年体育人才培养情况,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制度创新,对义务教育阶段的青少年运动员(体育特长生)给予择校的政策支持,对优秀教练员进校园给予制度的保障。
2.革新人才培养模式
按照“从小培养、打好基础、系统训练、积极提高”的要求,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形成自身优势项目,遵循“统筹规划、科学筛选、系统跟踪、重点保障、精心培育”的原则,逐步提高与完善已有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和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训练质量,并稳步增加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和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数量,构建体育传统项目学校、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和各业余训练点相衔接的青少年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统筹协调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的选拔培养工作,使校办运动队、俱乐部、传统项目学校和后备人才培养基地相辅相成并融为一体。
3.共办赛事,扩大办赛规模,改革办赛模式
体育与教育主管部门经常性的共同举办辖区内的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等竞赛活动,形成制度和传统。扩大办赛规模,改革办赛模式。在政府的支持与指导下,鼓励社会力量积极举办各种规模、各种形式、各类项目的体育比赛,力争在各项比赛中取得好成绩。
第十六条 体育产业融合发展,市场活力增强
更新观念、锐意进取,在完善原有体育产业的基础上,加快体育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使体育产业成为辖区内的新经济增长点。
1.稳定发展体育彩票业
不断壮大体育彩票市场,进一步完善市场管理制度,健全销售监督机制,加强体彩各项基础建设,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以新产品、热点赛事为动力,创新体彩玩法,加大体彩市场营销和宣传力度,扩大销售规模,提高体彩市场竞争力。争取到2025年,全区5年销售彩票总量超过8亿元,人年均体育彩票消费支出超过216.22元。
2.大力发展体育竞赛业
依托江门体育中心,继续完善各项群众性赛事,打造特色品牌赛事如“蓬江体育节”等。继续引进和鼓励国际国内顶级体育赛事项目落户蓬江。做好商业开发,完善体育竞赛业。
3.深耕体育休闲产业
丰富健身休闲服务项目供给。引导社会多方参与,共同推动全民健身计划,选择群众参与度强的健身休闲项目,大力发展足球、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毽球、网球、游泳、健步走(跑)、骑行、户外、广场舞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积极培育射箭、极限、轮滑等具有消费引领特征的运动项目,努力推广武术、龙舟、舞龙、舞狮等岭南传统体育项目。创新打造适合青少年、老年人、妇女、职工等不同人群参与的特殊消费型运动项目与节日,重点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品牌体育休闲项目。此外,结合辖区内的公共体育场地设施,打造“15分钟体育生活圈”。活跃民众文化生活,提高民众健身参与度,培育体育市场,增加健身人数,拉动体育消费。
4.坚持融合发展,打好“体育+”牌
充分发挥体育赛事活动对交通、住宿、餐饮、景点、特产、娱乐、房产等行业的消费拉动作用,依托蓬江区”1+3”产业平台,以体育赛事为抓手,将体育产业与文化、旅游、健康、教育、科技等产业进行融合。首先,重点发展体育旅游,大力发展体育旅游市场,引进体育服务企业和体育用品销售企业。其次,通过引进新兴体育赛事“电竞”赛事,承接电竞液晶屏生产,促进相关制造业的发展。再次,创新“互联网+健康”产业链,加快部署家庭健康包、健康小屋等多层次健康感知终端,采用传感设备、咨询问答、模型匹配和动态管理等方式,使体育服务成为体育产业的新增长点。最后,将体育产业和会展业相融合,探索举办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等一系列精品会展的新道路,带动辖区经济发展。
第十七条落实健康科技行动计划,提升体育“科技”水平
落实健康科技行动计划,发挥科技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中的引领作用,提高全民健身的科技含量。引导开发科技含量高的全民健身产品,提高产品附加价值。研究制定并推广普及运动健身指导方案、运动处方库和体育健身活动指南,开展运动风险评估,大力开展科学健身指导,提高民众的科学健身意识、素养和能力。推进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信息资源共享数字化建设,打造公共体育云,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与全民健身相结合的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形成全域共享、互联互通的公共数字体育服务网络。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体育设施利用率,进行运动健身效果综合评价,提升全民健身指导水平和全民健身设施监管效率。推进全民健身场地设施、设备创新,促进公共体育场地设施、设备升级换代。支持发展健身信息聚合、健身app、智能健身硬件、健身在线培训教育等全民健身新业态。鼓励企业参与全民健身科技创新平台和科学健身指导平台建设,加强全民健身科学研究与科学健身指导。
第十八条加强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
加强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为民众提供便利的运动场所。
按照配置均衡、规模适当、方便实用、安全合理的原则,科学规划和统筹建设公共体育场地设施。着力构建群众身边的公共体育场地设施网络和城乡15分钟健身圈。统筹各级资源,在辖区内重点建设一批便民利民的中小型体育场馆、体育场、全民健身中心、全民健身广场(公园)、健身步道等符合无障碍建设标准的公共体育场地设施。
城市社区重点建设社区体育公园、社区多功能运动场、小型足球场、三人制篮球场、健身步道、绿道等符合无障碍建设标准的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农村(社区)重点推动基层综合性文化体育服务中心、农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对有条件的行政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全覆盖)增配体育设施,增设标准的灯光篮球场、中小型足球场、健身路径、乡村健身步道等,并向自然村延伸。
新建居住区、社区以及老城区和已建成居住区要严格按照“室内人均建筑面积不低于0.1平方米或室外人均用地不低于0.3平方米”标准,配建全民健身设施,确保与住宅区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同步投入使用,不得挪用或侵占。老城区与已建成居住区无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或现有场地设施未达到规划建设指标要求的,要因地制宜配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要充分利用旧厂房、仓库、老旧商业设施等闲置资源改造建设体育健身场地,并按标准增加无障碍设施。积极利用郊野公园、城市公园、公共绿地及城市空置场所等建设公共体育场地设施。鼓励社会力量建设小型化、多样化的活动场馆和健身设施,政府以购买服务等方式予以支持。
进一步盘活存量资源,做好已建公共体育场地设施的使用和管理,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现有场地设施的管理运营。完善公共体育场馆和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开放政策,研究制定相关政策鼓励符合开放条件的企事业单位、民营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向社会公布各级各类公共体育场馆开放的相关信息。推进老年宜居环境建设,统筹规划建设公益性老年健身体育设施,支持各级老年人活动中心配置适合老年人活动的体育设施,做好残疾人健身体育设施建设。
第十九条加强体育对外交流,大力弘扬体育文化
依托“一带一路”,通过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平台”和粤港澳文化交流平台,深化与周边市、港澳地区的体育文化合作交流,开展竞赛信息交流、全民健身活动交流、体育产业项目洽谈等,努力提升我区体育文化影响力。
1.加强体育文化交流
打造特色体育文化品牌,把弘扬中华体育精神与坚定文化自信结合起来,通过华人华侨体育文化交流,传播侨乡体育文化。擦亮排球特色体育文化品牌,服务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积极参加全球华侨华人体育大会的各项比赛以及粤港澳大湾区体育文化交流节的各项比赛。充分利用“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台”,发挥华侨华人特殊资源和体育产业交流软实力优势,通过“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平台”和“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交流平台”,积极吸引和对接相应的全球创新资源,建设开放互通、布局合理的区域创新引流体系。依托“一带一路”,搭建华侨华人体育交流平台,搭建精品体育旅游赛事和线路。
2.加大传播力度,弘扬和传承侨乡体育文化
加强体育设施与品牌的舆情监测,提高体育网络舆情应对能力,发挥短视频平台、微博、微信、客户端等新媒体优势,加大传播力度,广泛普及健身知识,宣传健身效果,弘扬健康新理念。积极营造热爱、崇尚和参与体育健身的社会氛围,树立爱锻炼、会锻炼、勤锻炼、重规则、讲诚信、争贡献、乐分享的良好社会风尚。大力宣传运动项目文化,讲述全民健身故事,开发弘扬体育文化价值功能,传承蓬江传统体育文化,发展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侨乡体育文化的弘扬和传承。
第二十条继续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激发和释放体育社会组织活力
继续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激发和释放体育社会组织的活力。推动成立蓬江区体育总会,发挥其作为枢纽型体育社会组织的引领作用,带动各级各类体育社会组织发展。加强单项体协、行业和人群体协的专业化服务能力,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健身俱乐部、健身会所和体育活动中心等体育社会服务机构,完善街道、乡镇基层文化体育组织服务功能,重点培育发展城乡社区群众自发性健身组织和全民健身站(点),促进体育社会组织有序发展,形成社会各界共同参与体育发展的氛围。
第六章 特色规划
第二十一条依托江门体育中心,进行体育产业园建设
依托江门体育中心,引进境外体育产业资源,重点打造集全民健身、体育培训、竞赛表演、休闲娱乐、展示展销于一体的体育产业园区,推动“体育+”高质量发展。通过构建江门体育中心运动社区、组织有特色的大型群众体育比赛和展示活动、建立国民体质监测站点等打造全民健身产业园;擦亮“中国排球协会排球训练基地”金字招牌,通过积极申报“大湾区江港澳少年警营”培训基地、跳水训练基地、击剑训练基地、跆拳道训练基地和花样游泳训练基地,建立体育培训产业园;承接各种赛事尤其是通过积极承办国际国内大赛,打造赛事品牌,进行体育竞赛表演园区建设;以比赛为抓手,将体育与旅游相结合,使赛事和区内的旅游景点以及蓬江区红色旅游地相结合,建立休闲体育产业园;依托珠西会展中心,探索举办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等一系列精品会展和打造大型综合体育培训中心等项目,推动体育产业和会展业融合发展。
第二十二条进行“排球之乡”特色品牌建设
依托“中国排球协会排球训练基地”金字招牌,打造“江门排球之乡”特色名片。在辖区内广泛普及开展排球运动,努力构建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排球训练、竞赛和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培育江门排球国际品牌,形成品牌体系。继续在辖区内承办国内、国际大型排球赛事,加大群众性排球赛事的举办力度。以赛事为抓手,通过各个层级的群众性比赛和国内外大型赛事,依托“一带一路”、“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平台”和粤港澳文化交流平台等,进行排球文化的对外交流,探索推动市内首个排球博物馆落户我区,提升我区排球文化影响力。
第二十三条打造“蓬江体育节”品牌
在组织开展全民健身系列活动,在形成相对固定体育活动体系的基础上,结合蓬江现有地貌、地域文化、旅游休闲等资源,以“百村居”篮球、排球、足球、网球以及传统武术如周家拳、太极拳、蔡李佛拳等赛事和活动为抓手,打造“蓬江体育节”品牌。其举措为广泛普及篮排足三大球、网球和武术运动,高频举办篮球、排球、足球、网球、武术等各个项目的赛事活动,加大各项目对外交流的力度。继续鼓励各类体育社会组织和社会力量参与或举办各个项目的比赛和活动,提升办赛和活动质量,塑造“蓬江”特色项目品牌。
第二十四条体教融合,共促青少年发展
1.体教融合,提升青少年身心健康水平
深化体教融合,完善“资源共享,责任共担,人才共育,特色共建,成果共有”的运行机制,形成以点带面,优势互补的业余训练机制和多层次的训练网络;加快推进与完善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和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建设,通过体教融合,促进各训练网点、传统学校和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共同建设和发展,全面提升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水平。
2.完善青少年竞赛体系
完善青少年竞赛体系,体育和教育系统共建分学段、跨区域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形成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的青少年精品赛事活动,重点开展篮球、排球、足球、网球、武术等赛事活动,形成制度和传统。扩大办赛规模,改革办赛模式,在政府的支持与指导下,鼓励社会力量积极举办各种规模、各种形式、各类项目的青少年体育赛事活动。
3.政策支持
体育和教育部门共同研究制定适合体育特长生的评鉴、升学保障和具体实施政策;共同制定体校和俱乐部教练员进入学校的政策;共同制定社会体育俱乐部进入校园的准入标准,规范青少年体育服务的社会购买标准等。体育和教育部门深入合作,加大各项政策执行的力度。
第七章 保障措施
第二十五条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监督落实
加强组织领导,将体育事业纳入中国体彩票app官方下载社会发展规划并列入财政预算,建立健全体育工作领导协调机制,制定相关政策,促进规划顺利进行;强化监督落实,强化对规划实施工作的宏观管理和微观指导,根据本规划的发展目标,加强年度工作计划安排,明确推进步骤,落实工作责任;加大对规划实施的跟踪检查力度,确保规划的顺利实施和总体目标的实现;加大宣传力度,努力营造体育事业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主动、及时、准确地做好政务信息公开。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