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里故事集】一纸书信,翘首以盼
字体:[大] [中] [小]
“不肖儿漂流在外,今夜中秋是也,一时灯下愁书泪笔,望早日团圆......” ——林老先生
鸿雁传书,拉近的是距离
让天涯的相思之情变成了咫尺的情感维系
在交通工具、交流工具落后的时代
人们的情感只能靠书信往来
但是,书信往来的落后
却成就了情感的浓烈
早年间,华侨们以“侨批”的形式 通过民间渠道及金融邮政机构寄回国 连带家书或简单的汇款凭证寄回家乡 十几岁只身到美国打拼的林老先生 靠着一封封家书与亲人紧密联系 才得以缓解思乡之情 家书屋后人林先生述: 家书,是想家的寄托 我爷爷十几岁就去了美国打工,他自己一个人在外面做着各种杂工,生活很艰苦,想念家里了,他就写信回来,听奶奶说,每个月都会收到爷爷的家书和汇款。 我未曾见过爷爷,只见过爷爷的照片,那是一张在农场的草堆前拍的照片,那是一个收获的季节,爷爷在帮农场收割农作物。照片中爷爷看起来不像农民,高高瘦瘦,挺清秀的,反而像村里学校的老师。 那时爷爷文化程度并不高,几乎目不识丁,就在美国找同胞识字写信,从简单的汇款附言到几页纸的书信内容,爷爷硬是把满腔思乡情化作一字一语。 以父之名,赋予爱的叮嘱 爷爷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刚出生的两个孩子,也就是我的父亲和二叔。我曾见过爷爷在“侨批”中多次提到有关孩子的照料事宜。 “冬日渐近,天气渐冷,尔须细心照料,注意添衣保暖,夜间可在儿脐腹间用后毛巾缠束,以防受凉。”“近日疟疾多有发生,未知国内如何,如有疟疾之症,切记请医调治,万勿置之度外。” 远渡海外的爷爷,深刻体会到不识字给工作和生活带来的不便,因此对后辈的教育问题尤其重视。在信中经常敦促奶奶,对我父亲他们读书一事严加管教,不可过分溺爱。 爷爷尽管漂泊在外,但也努力尽到父亲的责任。 遥不相见,信中衷心诉真情 那时从海外寄到家乡的“侨批”侨封上,一般不写女人的名字,而是书写至亲的名字,内信再写明给奶奶的。所以侨封经常会出现亲戚名字,实则也是写给奶奶的“侨批”。 奶奶曾经跟我提起过一封有趣的“侨批”。因分居两地多年,奶奶曾经有自己的担心,怕爷爷欺瞒她,在海外另娶他人。 爷爷则急忙连回三封信,让奶奶放心,表明自己在美国十几年,从不寻花问柳,并一再表示,自己在异国只是“作客”,一直心系故乡。这才打消了奶奶的顾虑。 以见亲人相片解乡愁 在我出生没多久,父亲把我的照片寄了给爷爷,那段时间海外刚好受到战乱影响,书信一度中断,几经辛苦才通过邻居亲戚带信回来。 信中写道“见到孙子照片,十分喜出望外,恨不得马上回家抱孙。可现下各行冷淡,无工可做,手上无文所存,难以凑齐船费回家,见字谅解。倘若收到此信,望将全家合影相片寄予我,见相如见人,我心皆欣慰。倘若他日有黄金到手,再付多少回家......” 但其实那时候,奶奶只关心爷爷是否平安健康,只有一个愿望——团圆。每次跟我们说到这封信的内容,奶奶都忍不住泪目。 一纸书信的温情 和记忆的涌动 无可替代 承载思念真情的文字信件 帮我们留存了那些记忆 弥足珍贵 (来源:蓬江发布)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