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蓬江常住人口853007人!
字体:[大] [中] [小]
5月22日,江门市统计局、江门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正式发布《江门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2020年,我市常住人口已达479.81万人,十年增长率排在全省第8位,5个市(区)的常住人口突破50万人。同时,2020年我市常住人口中,有78.26万人是从外省流入。作为江门市中心城区,蓬江区常住人口853007人,十年增长了13.39万人,在新一轮城市“抢人大战”中当仁不让。
我市常住人口总量在大湾区城市中(不含港澳)排在第6位,在广州、深圳等大湾区中心城市强大的虹吸效应下,江门人口保持稳定增长,尤为不易。这也从侧面印证近年来我市抢抓“双区”建设机遇,壮大城市能级,打造宜居宜业宜游侨乡的过程中,城市竞争力和吸引力正不断攀升。
侨都“引力”
人口流入增长快速
当下,人口对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重要性不言而喻。无论是生产端还是消费端,都需要大量人口来支撑劳动力和消费需求,推动城市发展。
近年来,随着江门城市品质持续提升、产业集群做大做强、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户籍政策全面放开,“人气”愈发兴旺:
△历次人口普查常住人口及年均增长率
人口普查公报显示
2020年11月1日零时
江门常住人口为479.81万人
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
444.89万人相比
十年共增加34.92万人,增长7.85%
换言之
平均每一年就会新增
3.49万名“新江门人”
近三次人口普查城乡人口及比重
流动人口中
我市外省流入人口为78.26万人
省内流动人口为86.85万人
与2010年相比
流动人口增加61.35万人
增长59.12%
比全省高7.41个百分点
“从全省数据来看,各地人口总量和经济总量的排名大致相当,说明经济发展水平与人口数量情况是相匹配的。”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教授蔡勇表示,在周边发达地区强大的虹吸效应下,我市常住人口总量在大湾区城市中(不含港澳)排在第6位,不容易。
那么,侨都“引力”从何而来?
李振江摄
“江门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具有自身的优势,譬如人居环境、空间优势等。随着大湾区建设加快,江门与周边城市的沟通交流更加便利,聚才引智的条件会越来越优越。”刚刚举行的江门市首届“人才节”活动中,中国工程院院士崔愷如是说。
图源:白沙街
珠西创谷行政总裁马振富表示,江门是侨乡,许多港澳、海外创业者祖籍都在江门,有“根”的情结;其次,江门是大湾区难得的成本“洼地”,创业成本相对较低,环境宜居,政府对人才重视、扶持力度大,创业者在政策、投融资等方面获得的帮助非常多。
图源:江门日报
城镇化加快
人口向东部地区聚集
近年来,随着江门城镇化进程稳步推进,不仅吸引了更多外来人口到江门置业,也促进辖区内人口快速流动。
彭伟宗 摄
普查结果显示
2020年全市常住人口中
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
324.49万人,占67.63%
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
155.32万人,占32.37%
与10年前相比
“城里人”增加了47.22万人
乡村人口减少12.48万人
城镇人口比重
提高5.33个百分点
“城镇化是地区发展的普遍趋势,它不是简单改变了农民的身份,更带来群众生活方式的变化。成为‘城里人’后,老百姓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更加密切了。”蔡勇建议,一方面江门要继续加快城镇化进程,投入更多公共资源和服务适应城镇人口的增长,同时也要加快乡村振兴,让乡村同样宜居宜业宜游,从两头推进城市发展。
分市(区)看,2020年
我市常住人口
超过50万人的市(区)有5个
与10年前相比
全市有5个市(区)常住人口净增加
人口增长较多的市(区)是
蓬江、江海和新会
分别增加了
13.39万人、11.03万人和6.01万人
彭伟宗摄
还有一个显著特点是:人口进一步向东部地区集中。
2020年,东部三区一市常住人口占全市总量55.39%,西部三市占全市44.61%,东部三区一市占全市常住人口总量的比例比10年前提高了3.3个百分点。从人口增量看,东部三区一市常住人口10年间增加34.01万人,占全市增量的97.39%。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江门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彭伟宗摄
为此,我市在2018年提出构建“三区并进”区域发展新格局,打破行政区划局限,以功能区为引领,将江门市划分为都市核心区、大广海湾区、生态发展区,通过发挥各区域优势,差别化发展解决区域、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三年来,全市发展格局不断呈现新变化:都市核心区一体化进程加快,户籍人口突破235万人;大广海湾区重点平台建设不断提速,粤港澳大湾区(珠西)高端产业集聚发展区呼之欲出;生态发展区绿色优势逐步释放,乡村振兴战略连续两年在全省实绩考核中被评为“优秀”等次。
教育事业结硕果
人口素质持续提升
人才是第一资源,受教育年限及高学历人群的数量,对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
各市(区)每10万人口中拥有的各类受教育程度人数
普查结果显示
我市15岁及以上人口
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0.02年
与10年前相比
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
由5359人上升为11839人
拥有高中文化程度的
由19729人上升为20653人
同时
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
与10年前相比减少34939人
文盲率分别低于全国和全省
1.71和0.49个百分点
显示出我市人口素质持续提升
各市(区)15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
这样的变化,与江门高度重视发展教育事业密不可分。
省实江门学校。蓬江区教育局供图
“一定要拿出最好的地段办教育!”2016年10月,市委书记林应武提出“解决教育学位不足”的“三二一”工程,并作为“一号书记工程”推进,让侨乡教育发展水平迈上一个大台阶。
至2018年底,我市列入“三二一”工程的17所学校已经全部建成。18亿元的大手笔投入,带来2.7万个义务教育优质学位供给,为我市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五邑大学 周华东摄
同时,高等教育也在加快发展。十年间,我市本地高校招生规模持续扩大,在校大学生由2010年的2.33万人上升至如今8.56万人。此外,全市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面貌提升,也在吸引高素质人才流入,带动整体人口素质提升。
对此,身为教育工作者的蔡勇倍感振奋。他表示,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对于江门提升城市竞争力、吸引人口流入、提升人口素质大有帮助。“发展高等教育,吸引来的是全国各地的年轻人,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出的技能型人才,将对江门‘工业立市’背景下的产业发展输送大量人才。”
性别比升高
“老龄化”带来机遇和挑战
此次公报中,还披露了一些公众较为关注的数据。
一是人口性别比升高
全市常住人口中
男性人口为
248.55万人,占51.80%
女性人口为
231.26万人,占48.20%
总人口性别比
(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
由10年前的 104.75上升为107.47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4个百分点
低于全省平均水平5.61个百分点
各市(区)人口性别构成
实际上,这主要是受省外流入人口性别比偏高的影响。“我市第二产业近十年来蓬勃发展,对男性用工需求量大幅增加,因此人口性别比有所提高。”蔡勇说。若从户籍人口看,2020年江门户籍人口性别比为100.51,比2010年下降了1.38个百分点,性别比趋于均衡状态。
周华东摄
二是户籍出生人口持续增加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转变
我市生育水平有所上升
出生人口显著增加
2014年实施“单独二胎”
和2016年实施“全面二孩”政策以来
我市户籍出生人口
从2010-2014年的年均4.09万人
增加到2015年的5.12万人
2016年达到峰值6.20万人
此后维持在较高水平
2020年户籍出生人口为4.30万人
全市常住人口年龄构成
三是老年人口比重上升
全市常住人口中
60岁及以上人口为87.63万人
占18.26%
65 岁及以上人口为62.42万人
占13.01%
与10年前相比
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
提高4.71个百分点
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
提高3.91个百分点
按照有关判断标准
江门处于轻度老龄化阶段
蔡勇认为,老年人口比重上升带来的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挑战是劳动人口减少、社会抚养比上升、养老负担增大。机遇是老年人增加将带来消费结构的变化,有利于促进我市大健康产业,以及“银发经济”的发展。
记者手记:
让人才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
新一轮城市竞争背景下,“人口争夺战”逐渐白热化,人才更成为“第一资源”。 近年来,江门举全市之力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连续出台“江门科创十条”、人才强市“新四十条”等政策,全市共认定评定高层次人才7433人,高技能人才总量达14.28万人,专业技术人才21.42万人……同时,普查公报中关于人口流入、人口受教育程度提升等数据,也都能说明城市的竞争力和吸引力正不断提升。 然而,与周边发达城市横向比较,江门的人口增量和增速仍有不小差距,对于高层次人才更是需求迫切。面对发达地区的虹吸效应,“打铁还需自身硬”,江门一方面应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以优质产业和岗位吸引优质人口和人才,另一方面也要完善公共配套,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让人才和人口能够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 用最大的诚意爱才、最优的政策聚才、最暖的服务助才、最好的平台用才……5月20日举行的江门市首届“520”人才节,以及前不久召开的江门市推进“5+N”产业集群发展大会,让我们看到了一座城市求贤若渴的诚心、聚力发展的决心,更对侨乡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在大湾区的浪潮中前行,不进则退,在珠江西岸谋划崛起,时不我待,奔跑吧!江门!聚更多人才支撑产业发展,以产业兴旺造就更多人才,在新时代谱出产业与人才同频共振的发展协奏曲。
(来源:蓬江发布)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