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政府建设】蓬江区镇(街)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工作获市委领导批示肯定!
字体:[大] [中] [小]
镇(街)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一环,近年来,蓬江区积极探索综合执法赋能基层治理的新模式,稳妥推进镇(街)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基本形成科学规范、权责清晰、专业高效的基层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推动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实践中探出新路径,为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注入法治动力。改革以来,相关经验做法获得各级有关部门的认可和媒体宣传报道。近日,市委领导对蓬江区作出肯定性批示,“蓬江区镇街执法改革工作思路清、标准高、措施强、成效初显。要坚持问题导向,继续深化改革,优化措施,为强镇赋能和基层治理探索经验。”
立足基层治理,高位统筹谋划,夯实改革之基
蓬江区将党的领导贯穿深化镇(街)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各方面和全过程,紧紧结合基层治理所急所需,通过“统筹协调+分类调整+平台应用+保障机制”层层推进改革。
为有效消解多头执法、多层执法、重复执法等顽疾问题,蓬江区多次召开区委常委会会议、区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部署改革工作,定期召开工作推进会和协调会研究解决突出问题,促进改革行稳致远。建立健全配套机制,以《推进全区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工作实施方案》《江门市蓬江区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工作规则(试行)》等22项工作机制筑牢改革根基。梳理基层管理迫切需要且能够有效承接的行政执法职权事项,有序对乡镇和街道进行区分,建立动态评估机制,探索推动各领域行政处罚权、行政检查权等权利事项在镇(街)一级集中行使,逐步调整下放一批覆盖全部镇(街)“接得住、用得好”的事项共501项,推进基层执法权责匹配。推进人财物等资源向基层下沉,增强基层统筹协调能力,实现镇(街)“一张清单管权责、一支队伍管执法、一套机制管运行”。强化考评指挥棒作用,建立镇(街)综合行政执法督察工作制度,倒逼改革工作落地落实。
树立示范标杆,规范化建设实现“软硬”双提升
蓬江区秉持以“硬件”规范化带动“软件”规范化建设的理念,制定镇(街)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工作方案,对执法办外观形象标识、内务标识和功能室设置等内容编制形成细化标准,形成符合蓬江实际、具有基层实践特色的执法办公场所规范建设指引,统一“执法程序、法律文书、执法平台”标准,分类分批推进全区各镇(街)执法办场所实现规范化建设全覆盖。
坚持以点带面,选取位于中心城区、行政执法量多、城市管理和治理难度较大的白沙街道开展正规化建设试点,探索形成“信息化+规范化”的白沙模式,为“蓬江标准”上升为“国家试点”打下坚实基础。以白沙街道经验为示范点,起草编制镇(街)综合行政执法管理和服务标准,配合省、市积极申报,于2023年5月被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司法部列为2023年度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司法行政领域)项目,成功打造“国字号”执法标准品牌。2023年11月,白沙街道和杜阮镇执法办被选定为全国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工作现场教学点。
在执法办公场所设置“红色长廊”“党建书吧”“红色充电站”等党员活动室和党支部风采展示区,独立打造“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园地”,以党建阵地建设推进执法办场所规范化建设。积极探索党建与综合执法融合新模式,以成立镇(街)综合执法办公室党支部、联合党支部,与物业小区、行业协会等党支部共建等方式,推进“党支部+执法”深度融合,以规范化建设带动能力建设、作风建设、文化建设全面提升。
创新带教模式,培育“最优队伍”,提升执法质效
蓬江区创新构建“1+4+X”镇(街)综合行政执法“导师制”培训模式,围绕执法改革“一盘棋”的“1个总目标”,聚焦改革后执法人员能力素质亟待提升的迫切需求,建立镇(街)综合行政执法“导师制”培训机制,压紧压实培训“4大环节”,创新“X种培训思路”,全面有效提升基层执法队伍能力素质,以“最优队伍”破解执法衔接不畅、粗暴执法等基层治理瓶颈问题。
制定出台《江门市蓬江区镇街综合行政执法“导师制”培训工作实施方案》等系列制度文件,明确实战实训、执法监督、成效检验各环节工作内容和要求。编印“导师制”工作手册,覆盖重点执法领域、执法部门、执法事项,清单化、标准化制定培训任务和考核指标。坚持“师带徒、授经验、传作风”工作理论,搭建统一交流平台,推行导师实地带教“手把手”传经验,聘任22名执法业务骨干组建“导师团”,以跟班办案、现场检查教学、联合执法等方式传授执法实务“秘诀”,解决执法不规范问题。加强执法案卷质量监督,完善验收评估和激励保障机制。组织开展执法“大比武”,以赛促学,检验学员培训成效,全力加强我区“专”“精”型执法人才培育。鼓励各镇(街)创新线上“学法课堂”、学法考试、执法场景演练、旁听庭审、编制“以案说法”手绘漫画等“自选动作”,推动基层摸索符合执法实际、具有镇(街)特色的多种培训方式方法。
蓬江区镇(街)综合行政执法“导师制”培训机制被纳入省市县乡四级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体系建设试点并在全省推广;1人获司法部表彰为全国行政执法先进个人;蓬江区代表队连续两年在江门市镇(街)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大比武”活动中荣获一等奖。
聚焦治理痛点,打通两网“内循环”,构建治理新格局
“看得见管不着,管得着看不见”是基层治理工作长久以来的痛点难点。改革后,通过执法事权下放,让“发现问题的眼睛”与“解决问题的双手”实现协同,实现末端治理向前端治理的转变,有效解决“管见分离”问题。
蓬江区建立基层执法人员和网格员联动机制,将镇(街)网格员包干的“微网格”与镇(街)综合执法队员包干的“执法网格”相融合,确保每个网格内都配有社区网格员和专业执法人员,打通网格“微循环”,充分发挥网格员触及面广、熟悉民情的优势,结合执法人员办案规范、治理有力的专业,及时发现问题,快速反应处置,形成合力、同频共振,构建“小网格、大联动、硬执法”的基层治理新格局。白沙街道三十三墟街因电视剧《狂飙》的热播成为群众聚集打卡点,墟街周边4个管辖社区面临经营秩序、道路交通、消防安全等新的治理难题。为此,白沙街道执法办牵头联合城市管理、市场监管、交警、社区、燃气公司等有关部门和机构,由执法人员联合网格员共同对食品安全、燃气安全、违规广告、违规搭建、乱拉乱搭线路等问题开展“综合查一次”,实现“进一次门,全面体检、多领域执法一步到位”。
强化监督衔接,畅通监管“外循环”,保障执法公正规范
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是在法治轨道上提升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要求,镇(街)综合执法队伍在执法过程中要坚持落实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三项制度”,将执法行为“晒”在阳光下,接受各方监管,确保权力合法运行。
蓬江区聚焦执法权下放后“管得好”的问题,探索开展“1+N组合式”监督新模式。在全省率先建立对镇(街)综合行政执法的法律监督工作机制,成立行政检察与镇(街)综合行政执法工作联络室,构建“监督、协作、争议化解”三位一体监督场所,实时共享执法动态、典型案例、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标准等。设立全省首个行政争议联合化解工作站,在行政复议阶段即介入开展行政争议“检司”联合化解,多元化解行政争议。优化行政检察与行政公益诉讼检察职能,有效发挥“两行并进”办案模式优势。探索建立“人大+司法”行政复议联动工作试行机制,邀请人大代表现场观摩复议听证会、参与行政复议案件调解工作,监督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努力实现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相统一。
基层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最末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蓬江区将持续高标准、高质量深化镇(街)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推动基层社会治理跑出加速度,把综合行政执法工作紧密契合社会基层治理需要,贯彻执法为民理念,切实为基层治理赋能增效,以高水平法治护航“百千万工程”等重点工作,保障新时代蓬江高质量发展。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