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江区法治建设成果展示 第45期】蓬江区综治中心为民打造矛盾纠纷化解“省心模式”
字体:[大] [中] [小]
江门市蓬江区厂企集中、商业兴盛,常住人口约87万人,各类矛盾纠纷多样复杂。为高效解决群众诉求、化解矛盾风险隐患,蓬江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简称“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为抓手,立足预防、立足调解、立足法治、立足基层,切实为民打造矛盾纠纷化解的“省心模式”,切实做到群众化解矛盾纠纷“最多跑一地”。
一、精心打造“解忧服务站”
蓬江区综治中心围绕牵头抓总、统筹协调、督办落实的主要职能,制定《蓬江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规范化建设工作方案》,明确目标任务、组织架构、功能定位、流程规范、工作机制。统筹整合诉讼服务中心、检察服务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信访接待中心等有关功能,实行“常驻、轮驻、随驻”集中办公的模式,由政法、法院、检察、公安、司法、信访等6个部门常驻,人社、住建等23个平安建设成员单位按需轮驻、随驻,推动形成部门合力,打造实战型的“一站式”解纷平台。
二、精细落实“开门三件事”
“来访必接、接访必办”,是蓬江区综治中心“开门三件事”的第一件重点工作。坚持立足群众诉求,对事件以“登记—办理—回访”流程分级分类处理:属于信访事项的,由信访常驻人员登记并跟进;属于涉法涉诉事项的,由公、检、法、司常驻人员现场调处;属于其他类别事项的,一律“发令”对口部门接访调处。无法现场调处的,做好登记并及时研判跟踪,重大疑难事项纳入领导包案范畴,确保每位来访群众“揣着问题来,带着满意归”。专项治理以来,累计提供法律咨询、心理疏导、社工关怀等服务1521人次。
第二件重点工作是矛盾纠纷“弱信号”的闭环管理。综治中心工作人员每日检查收集各服务中心的群众来访、110非警情、12345政务服务热线、“平安联盟”、网络舆情等各类矛盾纠纷、重大安全隐患“弱信号”,依托“粤平安”云平台,落实“日清日结”,全量跟踪事项流转处置进度,督促矛盾纠纷限期稳妥化解,并及时回访当事人确保“事心双解”。专项治理以来,共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弱信号”4307条,化解率为99.81%。
针对特殊人群服务,综治中心把加强调度巡访列为第三件重点工作。通过142个村(社区)全覆盖组建“三人小组”,依托“粤平安”云平台设置走访帮扶任务,落实精细化服务工作,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信息准、帮到位”。专项治理以来,累计走访服务11588人次。
三、精准化解“疑难千千结”
蓬江区综治中心借助“粤平安”云平台、综治视联网、“雪亮工程”等信息化系统,综合使用在线研讨会商、矛盾调解、指挥调度等功能。联系“平安联盟”“蓬江义警”等群防群治力量参与重大活动的现场巡防工作;在发现社会面紧急事件时,及时调度公安、镇(街)力量到场处置。有效将矛盾纠纷形势综合研判预警和及时指挥调度、联动处置。
蓬江区不断完善风险预警机制,以“平战结合”思维加强研判分析,强化源头治理。每周二是蓬江区综治中心定期研判会议的日子,进驻人员回顾上周群众诉求事项办理进度,重点攻克难点堵点,综治中心主任、副主任共同参与会商,及时总结工作经验,分析存在问题,优化工作思路和流程。对突发重大疑难矛盾纠纷、久拖不决等事项,通过“中心吹哨,部门报到”机制,联动业务部门随时开展个案研讨会,制定化解方案,按需启动“提级办理”机制,推动“定纷止争”,累计召开114次研判会议,解决难点堵点61项。
下一步,蓬江区将持续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力争越来越多的“弱信号”在基层被捕捉、被化解,让“最多跑一地”成为广大群众的切身感受,为平安江门建设交出一份温暖而厚重的答卷。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