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体彩票app官方下载

办公平台 政务邮箱 简体版 繁体版 无障碍 适老版 网站支持IPv6

【线上非遗展览第30期】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米团糍制作技艺
发布时间: 2023-06-08 打印】 【 关闭

米团糍,又称团糍,形如年糕,在棠下镇一带,流传着一句民谣:“团糍、团糍,一年四季家家团聚,家有团糍,满屋金聚。”团糍一般在每年的冬至前后,农事冬闲时才开始做,方言称“寒提”。

历史渊源

传说米团糍的来历与罗贵率南雄珠玑巷移民南迁有关,在珠三角诸多世家谱牒记载或口头相传。南宋年间因灾祸,罗贵率三十六姓九十七户从珠玑巷向南迁时,为了便于路途携带和煮食,罗贵教大家用米制作成米团糍,米团糍成了南迁途中最重要的干粮。移民的后辈为了不忘祖先、怀念家乡,迄今仍保留冬至后制作米团糍(寒提)用以过年祭祀祖先和食用、馈赠亲属礼物的习俗,也是离家在外游子的乡愁。

微信图片_20230608160851.png

基本内容

在棠下一带,米团糍是象征合家团圆、平安、吉祥纳福之物,更是人们过年用来馈赠亲友和家中喜庆时不可缺少的食品。

微信图片_20230608160901.png


制作步骤

经罗贵改良后的米团糍制作方式,步骤大致分为“浸、滤、磨、煮、搓、捏、蒸、凉、泡”九个步骤, 这个制法一直流传到现在。首先用清水将大米浸泡2小时,用石磨加水磨成米浆,放入锅中不断翻搅,直至米浆变成干面团,再将面团放在桌上趁热搓和,搓面团时,面团不断向同一方向搓和。待面团搓和韧后,把面团分成重量约四至五两的小块,再趁热搓捏成一块块椭圆形的米团,有的将米团捏成金银财宝、鱼、茨菇、莲耦的形状,有的捏成母鸡或母鸭带着一窝小鸡、小鸭,还捏有装谷子的谷围子,取其好意头,叫团团圆圆,还用带红色的香脚(也称香根)做成喜庆样。米团捏制完后,放入锅里隔水蒸4个小时,就成了米团糍。刚出锅的米团糍需要迅速冷却,其表面显得有光泽,然后用水浸泡以保存,每日更换新水,可存放数月而不腐。

微信图片_20230608160904.png微信图片_20230608160906.png微信图片_20230608160908.jpg


食用方法

米团糍有多种食用方法,蒸、煮、炒皆可,各种做法,各具风味。

清蒸米团糍:新鲜出炉的米团糍,可以马上尝鲜。刚出炉的年糕柔软米香浓,切出一小块,浇上用花生油与酱油调制而成的酱汁,米香,油香,酱香,种种香味层层叠叠相得益彰。

微信图片_20230608160911.gif

爆炒米团糍:浸泡保存的米团糍,捞出来清洗干净,切成薄片状,配上腊肉、芹菜、蒜叶爆炒,制成香脆的干炒面皮,焦香四溢,民谚有云“芹菜腊肉炒年糕,灶君菩萨伸手捞。”

清煮米团糍:切成薄片的米团糍,放进火锅中煮软,年糕变得顺滑爽口,吃着口齿生津,多食不腻,别有一种风味。

鲜汤米团糍:把米团糍切成薄片,放入有肉片和菜叶等配料的鲜汤中制成汤面。

在传统民俗中的“人日”正月初七,即“人的生日”,棠下、良溪人用芹菜、葱、蒜、生菜、菜心、芥菜、红萝卜等七样食材配米团糍同煮,这叫做“人的生日菜”,简称“人日菜”,七样食材及米团糍要“一锅熟”,煮好全家人一起吃,意味着人人在新的一年里勤快、会算、聪明、人丁兴旺、生活红红火火。

微信图片_20230608160914.png微信图片_20230608160917.png微信图片_20230608160919.png

重要价值

一、历史价值

南宋绍兴元年(1131年)罗贵率领南雄珠玑巷36姓97户迁徙,沿水路南下,可存放数月的米糍团作为迁徙过程中的主要食粮,是这次大规模迁徙的重要保障,吃米团糍有罗贵南迁开基蓢底纪念意义。

二、工艺价值

米团糍制作技艺工序简单,分为“浸、滤、磨、煮、搓、捏、蒸、凉、泡”九个步骤,比传统糍粑制作技艺更节省时间和人力,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制作。在机械化迅速发展的时代,手工制作更值得关注。随着时代的发展,地方美食也是旅游产业的重要内容。

微信图片_20230608160925.png

三、精神价值

米团糍象征合家团圆、平安、吉祥,是除夕用来“责(押)年”、祭祖的礼品之一,也是过年用来馈赠亲友和家中喜庆之时不可缺少的食品。在物质生活较为落后的年代,人民把对生活的期待、对他人的祝福都寄情于形状各样的米团糍,米团糍承载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生活质量日益提高的今天,米团糍仍是棠下人精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四、社会价值

罗贵率众南迁至良溪后,为寻求发展,三十六姓九十七户的后代转向珠江三角洲再迁徙,后又向海外发展。每年冬至制作米团糍和吃米团糍的习俗,有利于移居后辈不忘祖国,爱家、爱乡,增强民族凝聚力。

微信图片_20230608160928.png

存续情况

每逢冬至前后、春节及家中喜庆之时,棠下人都会做米团糍和吃米团糍,寓意团圆、平安。但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对做米团糍、吃米团糍的习俗已渐渐被人淡忘,特别是在年轻群体中,传统食粮和习俗不受年轻群体关注,甚至不被知悉。另一方面,因物资丰富,制作米团糍工序浩繁,人们宁愿用其他物品替代米团糍或到市场购买少量以应节,所以制作米团糍的人逐渐减少。如今还有老一辈仍坚持做米团糍、吃米团糍的习俗,所以传承米团糍制作技艺、延续吃米团糍传统习俗应该引起大家的重视。

2022年,米团糍制作技艺入选第八批蓬江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