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体彩票app官方下载

中国体彩票app官方下载

关于印发江门市蓬江区“大民政”综合保障体系建设“十三五”规划的通知

字体:[大] [中] [小]




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区直各单位∶

《江门市蓬江区“大民政”综合保障体系建设“十三五”规划》,已经区人民政府十届四十六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按照执行。在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联系区





中国体彩票app官方下载办公室    

2019 226日            




江门市蓬江区“大民政”综合保障体系建设

“十三五”规划



为进一步提升民生服务管理水平,着力发挥民政工作在保障民生、发展民主和维护稳定中的重要作用,编织城乡居民基本生活安全网,解决社会保障兜底问题,根据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对“大民政”工作的部署和要求,20142月制定出台了《蓬江区“大民政”工作方案》。经过全区各部门共同努力和全社会的关注、支持,“大民政”综合保障体系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成效显著,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一、“十二五”期间“大民政”综合保障体系建设的进展和成果

(一)创新养老模式,构建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

一是推动居家养老服务全覆盖。建立了区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日间照料中心)并带动镇(街)居家养老服务站建设,新建了北街等6个镇(街)一级居家养老服务站、27个农村幸福院,基本实现全区居家养老服务全覆盖。目前我区有60岁以上老年人8.3万人,养老床位3116张,比2010年增加了2133张,平均每千名老年人有39张床位。二是探索“医养结合”模式,推进区老年公寓项目建设。2014年我区利用闲置国有资产进行改造,规划筹建以医养结合为特色的蓬江区老年公寓项目。项目投入使用后将成为我区首个“民办公助”集休闲养老、医疗护理于一体的新型医护型养老院。三是先行先试打造社区养老助残服务网格化。20149月,投入建设资金约200万元,以白沙街范罗岗社区、甘化社区和环市街育德社区为试点,由专业社工为社区老人和残疾人提供“平安钟”支援、送餐、家政、康复治疗、个案管理服务、小组服务、义工服务等,打造蓬江区第一批以“网格化”方式管理的“社区养老服务站”。同时,为辖区近10万名老年人、残疾人建立基本信息数据库,为推动建设养老助残服务管理网格化提供数据支撑,使养老助残服务更到位、更具个性化。四是强力推动公办养老院转型升级。近年来,我区先后投入600多万元对棠下、荷塘、杜阮三镇的敬老院进行升级改造。2014年,杜阮镇颐养院、潮连街托老中心在升级改造的同时,还作为我区敬老院改制试点,列入2014 年江门市第一届“养老·助残”公益创投活动项目,通过竞争性选拔方式引入社会组织服务运营。

(二)提高保障水平,完善残疾人康复托养服务

一是多方位提高保障水平。贫困残疾人基本生活纳入城乡 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并对低保重度残疾人按提高35%的标准分 类施保。所有低保和重度残疾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养老保险,全部由政府全额补贴个人参保费。2015年加大保障力度,将精神和智力残疾人纳入政府全额资助购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受惠对象。二是不断完善康复救助政策。建立了贫困残疾人康复救助制度,资助项目包括0~6岁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各类残疾人康复及辅具适配、居家无障碍改造等29项。2014为全区贫困残疾人提供医疗康复、康复训练、辅助器具适配等康复救助共计1553名。2015年继续加大政策保障力度,将重性精神病患者的急性期住院治疗资助标准由每人5000/年提高到每人6000/年。三是居家项目零距离服务残疾人。针对重度残疾人行动不便出门难的问题,以“五居”(居家康复、居家养护、居家无障碍改造、居家职业培训和居家就业)服务为突破口,引入社会力量上门为残疾人提供“五居”服务。2014年以来,全区为871名重度残疾人提供居家服务。四是社区康复托养提升残疾人服务水平。大力发展社区康园中心,提升服务水平,打造“社区康园”品牌,全区现有社区康园中心17家,服务覆盖全区,接收残疾学员近300人,让更多残疾人在村(社区)享受就近的服务。借助“养老·助残”公益创投活动,积极探索农村残疾人社区服务模式,在棠下镇周郡村建设农村残疾人服务中心,引入社会组织管理,为周郡村及周边残疾人提供日间照料、康复训练等综合服务。

(三)大力扶持培育,社会组织工作上新台阶

一是积极培育社会组织。通过发挥蓬江区社会组织孵化基地作用,为入驻孵化的社会组织做好督导工作。截至201512月,全区已登记社会组织354家,其中社工机构25家。近年来,我区加大购买社会组织服务投入,为社会组织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平台,2014年我区购买社会组织服务超60项,是 20131.76倍。此外,积极开展蓬江区公益创投活动,探索“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的公益创投新模式,邀请慈善企业、基金会共同参与,吸纳社会资金支持公益创投项目。二是社会组织发展迅猛。近年来,蓬江区在扶持培育社会组织、激发社会组织活力、社会组织管理创新等方面取得了显著实效。2010年底,我区社会登记注册社会组织为90个,到201512月已发展到354个,比2010年增加了3.9倍,业务范围已覆盖到经济、科技、教育、文化、体育、卫生、公益慈善、劳动培训等领域。

(四)精准扶贫,建设综合型社会救助体系

一是大力提高社会救助水平。在低保方面,2012年实行城乡一体化,率先走在市的前端,成为全市首个实施“城乡一体化”的城区。并逐年提高低保标准,到2015年低保标准达人月550元。在五保供养方面,我区每年按当地农村居民上年度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5%确定五保供养标准,2015年已达到每人每年10949元。在医疗救助方面,2014年重新修订了医疗救助办法,大幅提高医疗救助比例及救助额度,20151-12月,全区医疗救助支出433.50万元,比2013年救助多支出了248.95万元, 救助困难对象达2399人次,解决困难群众因病致贫的问题。二是成立区困难群众救助服务中心建成并投入服务。20145月,蓬江区困难群众救助服务中心正式挂牌投入服务。中心设有困难群众服务窗口、经常性社会捐赠接收站、义工(志愿者)服务站、慈善超市、捐赠物资储备仓和救灾物资储备仓等功能,开通24小时救助热线,民政、残联、慈善会一起联动,为困难群体提供“一门受理,协同办理”的服务。三是加强低保对象核查,提高社会救助精准度。我区根据市级要求,在20132014两年连续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开展低保家庭核查工作,对辖区内50%的低保家庭进行上门核查,同时,接受市对我区20%的低保家庭核查,且核查名单避免与市核查的重复,确保两年内通过购买服务核查低保家庭率达100%。根据第三方社会组织的入户核查,未发现“人情保"、“关系报”和“错保”个案,也未接到相关投诉。四是及时做好自然灾害应急救助,切实加强防灾减灾工作。目前全区共有61个防灾减灾庇护场所,面积达11万平方米以上,可容纳安排救助6万多人。据统计,各级物资储备价值人民币达80多万元。此外,我区积极创建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全区已有27个社区完成了创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的各项工作,并有6个获得“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称号。五是落实精准扶贫,建立副科以上领导干部联系困难户制度。为进一步切实帮助我区困难家庭,2014年建立了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联系困难户制度。2015年结合精准扶贫,进一步开展领导干部联系困难户制度,安排600万元作为专项经费,由我区500多名领导干部对全区逾1500多户低保户进行全覆盖精准帮扶,对困难家庭生活、就业、就医、上学、住房难等问题加大帮扶力度。

(五)创新管理模式,加强基层社区服务

一是开展社区网格化管理试点工作。2014年,在环市街17  个社区全面铺开网格化工作,共划分222个单元网格。社区网 格化将社区管理、社区服务和社区自治纳入“网格",建立完善  社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切实推动社区管理服务精细化、专业 化、信息化发展。二是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全区实现100% 村(社区)建立公共服务站。公共服务站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提供涉及民政、社保、农业等多个政府部门的126项服 务,得到广大群众的高度评价。此外,我区推进家庭综合服务 中心建设,全区共建有17个家庭综合服务中心,覆盖全部街道。 中心以居家养老、残疾人居家养护、社区照料、社区教育、社 区康复、社区互助等为重点,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社会组织承 接运营,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三是顺利完成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我区顺利平稳地完成了2011、2014年村、社区 “两委”换届选举。两届选举基层民主参选率达到95%以上。  换届选举工作始终依法依规、平稳有序进行。四是进一步加强 基层组织建设。积极推行“四议两公开”、“四民主”工作法,  拓展了广大农村党员群众参政议政的渠道。全区56个村委会都 建立了村务监督委员会。同时,逐步完善村(居)务公开民主 管理工作。目前,全区共有41个村、69个社区成功创建成为全  省村(居)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单位,创建率分别达到73.2% 81.2%。五是成立区级社工协会,不断加强社工人才队伍建  设。我区大力推进社工人才队伍建设,并把社工人才纳入全区人才发展规划。截至目前,我区获得社工师资格证书的人数已达到196人,超过全市社工师总数的三分之一。同时,为探索出一条适宜本土开展社会工作的有效途径,我区成立了区级社工协会。社工协会的成立,将整合社会资源,加速社会工作专业化、社会化进程,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社会进步。

(六)大力推动“大民政”信息化建设

一是建立养老助残信息数据库。我区充分发挥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助残服务中心的优势,积极与电信企业合作,搭建网格化管理信息平台,整合区域内的各类数据,尤其是将社区老年人、残疾人相关信息资料录入信息平台数据库,通过互联网实现“大数据”资源共享,实现社区工作方式数字化、信息化,形成了监管互动、分工协作、动态有序的管理服务新模式,逐步实现智能化“事找人”,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二是组建慈善公开透明信息平台。为提高蓬江区慈善公益信息透明度,提升公众互动参与度和资源整合协作力,根据省、市关于对慈善公益事业公开透明化要求,结合“精准扶贫”的工作任务,扩大救助范围,我区依托“互联网+”理念,于2015年启动了蓬江慈善公益信息平台的建设工作。透过该平台及时公开慈善会收支情况和详细登记相关善款的筹集情况,还会将捐赠人和受助人的信息一一对接,以良性的反馈和互动机制让每个捐赠个体都能查看自己捐款的流向和用途,公开透明化程度努力做到全市乃至全省最高,成为全区社会公益服务枢纽型资助平台,以此打造蓬江区慈善事业品牌。

(七)存在问题

虽然“十二五”期间全区“大民政”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由于“大民政”工作涉及面广,资金投入大,在推进过程中也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如基层对“大民政”工作认识不透彻,对“大民政”开展的职责分工不明晰,部门间数据信息的整合难推动等。

二、“十三五”期间“大民政”综合保障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和主要任务

(一)指导思想

“十三五”期间,我区“大民政”综合保障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继续加大财政投入,同时吸引社会 资本的投入,调动政府资源、社会资源两大积极性推动“大民政”建设;进一步深化养老助残、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改善和普及社区服务,建立综合社会救助体系的各项改革,通过  改革开放促进“大民政”建设;进一步借力改革开放推动“大 民政”建设,促使我区民生保障工作向更深、更广、更宽的领  域发展,圆满完成新时期“大民政”建设任务,实现“大民政”

(二)目标

1.社会养老服务事业建设目标

2020年,建立与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我区老年人口服务需求增长相适应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努力构建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城乡居家和日间照料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达100%。通过引入社会资本新建一所拥有1500张床位的综合性养老服务机构;每个街(镇)有一所为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提供临时托管或日间照料服务的福利设施。

2.助残服务体系建设目标

2018年,残疾人权益保障制度基本健全,残疾人小康进程与全区小康进程相适应。到2020年,残疾人充分纳入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全面建成网络健全、服务完善、保障有力的残疾人服务体系;残疾人收入水平明显提高、生活质量显著改善, 积极参与和融入社会,平等分享基本公共服务,与全区人民共创共享更高质量的全面小康生活。

3.社会组织培育发展目标

2020年,建立与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作用明显的社会组织发展格局;实现社会组织数量稳步增长,评估上等级20家,社会组织属地化基本形成;社会组织法人治理完善,专业人才比例提升,规范化建设水平提高,质量显著提升,作用明显发挥,成为政府职能变的主要承接者、社会政策的重要执行者和社会道德的自觉践行者,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主体作用;社会组织的行政监管、社会监督、行业自律完备,社会公信力、影响力显著提高。

4.综合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目标

不断健全社会救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持续提高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等标准水平。推进医疗救助和医疗保险同步结算服务,完善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制度。完善综合社会救助制度,提高救助能力。有效发动社会慈善救助资源,广泛开展慈善救助。建成精准扶贫长效机制,保障贫困人口精准脱贫。进一步完善减灾救灾体系,健全自然灾害救助综合协调机制,建成覆盖各级政府和城乡社区的救灾应急预案,提升减灾救灾保障能力。

5.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目标

2020年,建立城乡社区协商制度,开展基层党建引领社区协商治理试点工作,使社区党组织领导社区各治理主体不缺位、不越位,各自功能作用得到发挥,社区公共事务、公益事业、居民权益和诉求、政策落实及其他社区主体提出协商的事项均通过协商制度办理,社区治理体系、服务体系基本建立; 城乡社区服务设施覆盖到所有城乡社区,并发挥其服务功能; 政府资源,社会资源充分调动,公益服务的受益者普及到城乡困难群体和特殊群体。

6.信息化建设目标

抓住我区“一门式”公共服务中心建设的契机,以提高工 作管理水平和便民利民服务水平为目标,通过整合我区养老助残服务信息管理系统、社会救助信息共享平台、慈善公益信息平台和民生档案信息共享平台,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工作中的广泛应用,探索建立与现代民生工作相适应的信息化工作机制,推动“大民政”相关部门管理智能化、服务信息化、决策科学

(三)主要任务           

 1.深化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1)大力推进适度普惠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一是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发挥蓬江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示范作用,在街道(镇)、社区(村)设置以生活照料、家政服务、精神慰藉、医疗保健、紧急救援等为主要内容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或家庭服务中心(站),以日托照料和上门服务方式为生活在家中的老年人提供专业化和个性化服务。2020年服务覆盖的老年人将达到1.5万人,比2015年增加50%

二是大力推进和支持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建设,引导和鼓励街道社区公共服务中心(站)、社会中介组织、医疗文化单位、家政服务公司等参与居家养老服务,重点培育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机构。建立居家养老服务标准化管理和等级评估监督制度,形成政府购买服务、市场有偿服务和志愿者公益服务体制。

三是进一步提升机构养老服务水平。加大财政投入,全面改扩建现有公办养老机构,改善公办养老机构的服务设施和服务环境,提升养老机构管理和服务水平。鼓励养老机构积极参

与居家养老服务和社区养老服务。公办养老机构加快由传统救济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型。

2)加快推进社会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大力推进居家养老服务站(点)建设。大力挖掘和整合社区资源,广泛动员社会参与,着力打造具有蓬江特色的居家养老服务品牌项目,构建各具特色的居家养老工作模式。建立为社区老年人提供方便、快捷的集生活照料,卫生清洁、送餐服务、文娱活动、日间托老、医疗护理、心理疏导、康复保健、信息支援、紧急援助于一体的居家养老或家庭服务中心。依托现有为老服务设施和资源,在各街道建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平台,每个街道选取有条件的社区建立至少2个居家养老服务站(点)。

二是继续推动农村“幸福计划”养老服务模式建设。支持村委会新建或利用闲置的厂房、学校等改建成村级小型托老“颐养居”,优先满足农村高龄、失能、半失能老人托养服务需求。建设村级居家养老服务站,以农村自理老年群体为重点,提供无偿或低偿的基本养老服务。每个镇选取有条件的村建立至少5个农村养老服务站(点)。

三是加快养老机构设施建设。扩大农村敬老院对外开放度,依托敬老院开展农村老年人寄(托)养服务和居家养老服务,使其成为区域性农村老年人社会福利服务中心和居家养老服务站(点)。

3)加快社会养老服务信息化建设

一是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信息系统。依托民政部门现有信息系统和城市社区信息平台,以社会福利机构或街(镇)社区服务中心为管理节点,以社区老年服务设施及家庭为使用终端,构建蓬江区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实现与相关的公共服务信息平台进行对接,为社会提供养老信息服务。

二是完善居家养老助残服务平安通系统。按照保障“底线民生”的原则,优先为“三无”孤寡老人、“五保户”、低保重度残疾人、90岁及以上老年人安装平安通,并逐步到2020年底前覆盖到80岁以上老年人。

4)大力推进社会养老服务队伍建设

一是扩大养老服务队伍。采取社会化用工方式,把养老服务人员队伍建设与“4050人员、下岗失业人员、进城务工人员就业和再就业相结合,壮大养老服务队伍。二是建立职业化制度。走专业化和职业化相结合的道路,实行各类养老服务机构从业人员的职业资格认证和持证上岗制度。三是引入社会工作机制。在专业养老服务机构中开发设置社会工作者岗位,建立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机制,鼓励和吸引专业社会工作者从事养老服务工作。四是建立志愿服务制度。积极动员、组织、引导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慈善组织和广大市民为有需求的居家老年人提供各种公益性服务。

5)推动社会养老服务事业和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一是创新社会养老服务发展模式。大力推进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积极推进“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等多种模式,鼓励和支持各种所有制性质的单位和个人兴建适宜老年人集中居住的老年公寓、养老院、护理院等。二是建立老年服务产业体系。鼓励社会力量根据老年人生理特点、营养需求和精神文化,推广老年康复辅具、护理用品、自助设备等老年用品,建立老年食品用品、保健康复等服务业。三是加强粤港澳养老服务合作。鼓励港澳养老服务机构参与蓬江区养老服务,加强粤港澳养老服务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努力提高我区养老服务机构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2.强化助残保障体系建设

1)提高救助水平,多维度保障残疾人生活

一是逐步提高残疾人生活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发放标准以及扩大受惠面。到2020年,低保残疾人生活津贴标准将提高到2084/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将提高到2779元/年。逐步将三、四级智力和精神残疾人纳入残疾人护理补贴发放对象范围。二是加强残疾预防工作,重点实施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做好残疾人精准康复和残疾预防工作,实施残疾人 精准康复服务行动,将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纳入健康扶贫、深化医改工作大局,做好精准识别对象、精准提供个性化服务、精准管理工作环节。

2)不断完善助残服务,夯实助残服务体系建设

一是大力发展社区康复和托养服务。完善残疾人康复、托养等服务设施建设,不断扩大残疾人受益面;通过整合资源、 改造升级,优化残疾人社区康复站和社区康园中心服务网络; 完善社区康复以及社区康园服务标准,规范社区康复站和社区康园中心的管理,提升服务水平。二是大力发展残疾人居家服务。拓展以居家康复、居家托养、居家无障碍改造、居家职业训练、居家就业(创业)为主要内容的各类居家服务。引入竞争机制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制订和完善居家服务基本标准。到2018年全面普及城乡残疾人居家服务制度。建立健全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保障制度,逐步实现为残疾人提供个性化的辅助器具适配服务。三是促进残疾人就业及家庭增收。建立和完善残疾人辅助性就业制度,帮助智力、精神和其他重度残疾人就业,2018年建立一所以上的区级示范性辅助性就业机构。将残疾人 集中就业单位、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机构的产品和服务项目优先纳入政府采购目录,同等条件下予以优先采购。对符合条件的灵活就业残疾人,按规定给予税费减免和社会保险补贴,根据实际情况可在启动资金上给予支持。将相对贫困有劳动能力且有意愿通过劳动致富的残疾人作为重点帮扶对象,并纳入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和贫困监测体系。四是提高残疾人受教育水平。积极配合教育部门推进残疾儿童接受教育工作的开展,逐步解决未入学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就学问题,力争“三残”儿童少年入学率达95%以上。五是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助残服务。加强和创新残疾人社会服务管理的机制建设,加大对助残社会组织的支持力度,通过资金扶持、场地提供、人员培训、项目指导等方式,借助公办民营、民办公助、财政补贴、项目补贴等途径,引导社会组织和民间服务机构参与残疾人服务,动员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助残服务。

3.加大社会组织培育力度,优化社会治理质量

1)深化社会组织登记制度改革。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和中共中国体彩票app官方下载委办公厅、中国体彩票app官方下载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的实施意见》(粤办发〔2017〕14号),简化登记流程,优化办事程序,实行网上申报,重点培育、优先发展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提升社会组织的服务功能。推进社会团体与行政机关脱钩,提升依法自治水平和服务社会能力。

2)建立和完善社会组织综合监管体系。在加强社会组织登记审查的同时加大事中事后监管力度;建立多部门联合执法机制,加强执法监察,依法查处社会组织违法行为,依法取缔非法社会组织,规范社会组织涉外行为。

3)优化社会组织发展环境。规范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基本原则、工作目标、承接政府购买服务的社会组织应具备的条件、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程序以及政府购买的监督和管理等内容,使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有章可循,有据可依;继续扩大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范围,以开展公益创投等方式引入竞争机制,加大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力度,使社会组织成为承接政府专移职能的主要力量。

4)加强社会组织自身建设。按照现代社会组织体制要求,围绕强化自治功能,推动完善社会组织法人治理结构和民主机制,引导社会组织依法按照章程开展活动,独立承担法律责任;指导建立健全社会组织内部治理各项管理制度,加强诚信自律建设,提高社会组织诚信度和公信力;积极探索建立社会组织 协调沟通平台,加强社会组织与社会组织之间的交流合作,提升社会组织服务能力的治理水平;加强社会组织信息披露,全面提高社会组织公信力。

5)加大政府职能转移力度,建立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机制。在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基础上,把直接向社会公众提供的一部分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事项,通过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项目,由社会组织运营管理,转变服务方式,构建多元共治社会管理格局,最终实现政府职能转移。

4.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提高综合社会救助水平

1)提高保障水平,落实“底线”民生

一是在全区低保标准一体化的基础上,逐步缩小各镇(街)人均补差差距,促进低保保障均等化;逐步扩大低保救助的覆盖率,逐步提高城乡低保救助标准,2018年底低保救助标准达到本地区(市)上年度居、村民人均消费支出的30%以上;2020年底前达到40%以上;低保标准补差水平保持在全国前列。二是统筹建立特困人员供养机制,逐步提高特困人员供养标准,2018年达到不低于当地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1.6;完善特困人员集中供养机构长效管理机制;落实国发〔201614文件精神,建立失能、半失能特困供养人员的照料护理补贴制度。三是对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特困供养人员和低收入家庭成员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实施全额资助;完善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制度,普及医疗救助和医疗保险同步结算服务;继续完善修订医疗救助办法,规范救助程序,提高救助时效性,对重点对象在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中,经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及各类补充医疗保险、商业保险报销后的个人负担费用,按不低于80%的比例给予救助,年累计最高救助金额不低于5万元;完善医疗救助资金管理办法等医疗救助制度,保证医疗救助资金足额落实,及时支付。四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国体彩票app官方下载临时救助暂行办法》,2018年前出台全区临时救助具体政策和操作办法,切实给予实有人口“急、难”救助; 逐步扩大临时救助对象范围,提高临时救助标准,2020年实现全市统一的临时救助制度,对户籍、常住和流动人口救助全覆盖。全面提高救助对象生活救助标准。


2)建立完善各项救助机制,救助工作科学长效

一是完善综合社会救助工作机制。切实发挥本级社会救助工作联席会议作用,加强各项社会救助制度、工作的统筹和衔接,完善救助申请家庭经济状况核查机制,确保社会救助准确、及时;全面启用市社会救助信息共享平台,完善相关职能部门业务数据共享功能,加强社会救助资源整合和“一门式”受理、转办窗口建设,提高社会救助管理和服务效率;推进社会救助资金社保卡发放;建立政府社会救助信息、救助需求信息与社会救助资源信息对接平台,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二是 建立精准扶贫长效机制。逐步扩大精准扶贫面,做到能扶尽扶;完善建档立卡制度,落实“一户一策”帮扶措施和挂钩帮扶办法;完善精准扶贫信息化平台建设;改进精准扶贫办法,参照对口扶贫“双到”工作做法,提高精准扶贫成效。三是建立低收入家庭救助机制。全面实施分类低收入群众的优惠保障措施。

3)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升灾害应急能力

出台《江门市蓬江区自然灾害救助细则》,提高自然灾害救助标准,明确救助资金分担机制,建立救灾工作经费保障制度,推进自然灾害救助款物精细化管理,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公示公开、跟踪问效、立档建库等工作,确保资金使用效益。新建区级救灾物资仓库,进一步充实仓库物资,提高我区灾害应急救助救援能力,确保区级、镇(街)级救灾物资可分别在灾后5小时、3小时内运达灾区。推进应急避护场所和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建设,各镇(街)、村(社区)至少设有1个应急避护场所,通过创建、推荐一批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完善基层防灾减灾组织机构、应急预案,加强基层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培训演练,提高基层综合减灾和群众应急自救能力。

5.普及城乡社区服务,提高城乡社会管理水平

1)加强队伍建设,提高自治水平。通过公开招聘、民主选举等途径,积极吸收社会上的优秀分子充实社区工作队伍。 培养居民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管理的能力,增强社区居民参与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逐步提高社区居委会直选的比例。提高基层民主参选率,力争2020年达到96.5%或以上的目标。按照“政府依法行政、社区依法自治”的原则,切实为社区居委会减负。

2)发展社区便民利民服务。加大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力度,扩大中心覆盖面,向农村中心镇延伸,到2020年,城市地区建立布局合理的家庭服务中心网络。依托村、社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整合利用社区资源,引导更多社会组织和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服务工作,努力实现服务就在“家门口”。

3)推进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按照坚持以人为本、搞好科学规划、突出乡村特色、注意分类指导的原则,深入推进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进一步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机制,继续完善农村社区服务体系,进一步加强农村社区法治建设并不断改善农村社区人居环境。探索完备社区关爱服务的条件和项目,提供生产扶持、生活照料、社会救助等社区服务。


6.大力提高信息化建设水平

1)推进慈善公益信息平台建设。公开透明是慈善事业生存的根本和生命力。为提高我区慈善会公开透明度,提升公众互动参与度和资源整合协作力,依托“互联网+”理念,推进慈善公益信息平台建设,并利用微信等新兴网络载体进一步丰富平台功能。与区义工联等慈善团体展开合作,形成强大合力,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全区慈善公益活动。

2)积极推动部门间信息共享工作。加强婚姻登记、婚姻档案信息化建设,将推动建立部门间婚姻信息核对机制,切实方便群众办事创业。

    三、“十三五”期间“大民政”综合保障体系建设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健全蓬江区“大民政”工作领导小组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其效能;各相关职能部门要按照本规划要求,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落实工作职责;要进一步向社会公开“大民政”综合保障体系建设的全部工作内容、工作过程、工作进展和成效,接受社会监督。

(二)加强经费投入

“十三五”期间区级财政重点用于“大民政”综合保障体系建设,惠及全区人民;要进一步改善财政资金的投入方式,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探索采用PPP 模式、公办民营、公建民营、购买服务、项目管理等方式,广泛吸引和撬动社会资本投入“大民政”综合保障体系建设。

(三)完善政策支持

在不违背上位法的前提下,结合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大民政”综合保障体系建设中的经验,及时出台党委、政府规范性文件、部门规范性文件,为“大民政”综合保障体系建

设提供政策支持。

(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划,在“大民政”综合保障体系建设过程中大量使用专业人才,特别是在养老助残、社区服务、社会组织建设以及社会救助、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大量使用专业社会工作人才以及各种技术职能专门人才,为实现“大民政”综合保障体系建设提供人才保障。




-1-


相关附件:

“十一五”规划至“十三五”规划(已归档)

_中国体彩票app官方下载

中国体彩票app官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