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中国体彩票app官方下载 > 统计信息 > 统计年报
江门市蓬江区统计局关于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字体:[大] [中] [小]
【页面调色: 】
蓬江统字 [ 2007] 10 号
江门市蓬江区统计局关于2006年国民
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7年3月26日)
2006年,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人们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实现了“十一五”的良好开局。
一、综 合
国民经济增长加快,全区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初步核算,2006年全区生产总值完成113.71亿元,同比增长19.51%,增幅比上年提高1.75个百分点,创近11年来新高。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96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71.08亿元,同比增长25.76%;第三产业增加值38.67亿元,同比增长12.83%。全区人均生产总值43650元,三大产业比重为3.48:62.51:34.01。
民营经济加快发展。全年已投产、在建、筹建的民资项目共216项(工业178项,三产38项),计划投资总额45.26亿元。其中:已投产的154项,计划投资总额20.32亿元;开工在建项目43项,计划投资总额20.05亿元;筹建项目19项,计划投资总额4.89亿元。2005年结转的项目83项,计划总投资19亿元;今年新引进项目133项,计划投资总额26.26亿元。全区年末个体私营企业(工商户)22199家,注册资金27.03亿元,其中私营企业2772家,个体工商户19427家,个体、私营企业从业人员达6.08万人。新发展个体私营工商户5670家。
城镇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取得新进展。至年末,全区共举办企业用工招聘会42场,组织提供就业岗位25865个,共免费培训农村富裕劳动力2529名,推荐城镇人员就业10693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2.60%。
二、农 业
农业生产保持稳定。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2.06亿元,其中:畜牧业完成产值73462.18万元,肉类总产量51748吨;渔业完成产值31418.45万元,总产量31300吨。全区粮食种植面积27601亩,总产量8101吨;蔬菜种植面积47044亩,总产量75441吨;水果种植面积2645亩,产量2563吨。全年出栏肉猪59.83万头;出售和自宰的家禽1228.54万只。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拉升。2006年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356.25亿元,同比增长25.51%,其中年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工业企业469家,实现工业总产值313.5亿元,同比增长25.53%。全区工业企业共实现工业增加值69.81亿元,同比增长26.53%。大长江集团、现代集装箱、嘉宝莉、华尔润等32家产值亿元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65.21亿元,同比增长20.08%,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46.37%。
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产业集聚能力进一步增强。摩托车制造业、汽车配件产业、五金卫浴产业、玻璃灯饰产业、钻石珠宝产业五大特色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88.18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60.03%,同比增长22.35%。其中:摩托车及配件制造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13.58亿元,同比增长17.84%;汽车配件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0.31亿元,同比增长55.75%;五金卫浴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51.82亿元,同比增长25.87%;玻璃灯饰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2.16亿元,同比增长29.24%;钻石珠宝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046万元,同比增长44.54%。
工业经济效益稳步上升。全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保值增值率107.59%,比上年同期上升1.48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3.67次,比上年同期加快0.02次;全员劳动生产率73552元/人,比上年提升9%。全年规模以上企业应交税收总额9.07亿元,实现利润总额10.5亿元,同比增长31.78%。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59.56%,比上年提高4.2个百分点。
建筑业生产平稳。全区建筑企业合共实现建筑业总产值7.75亿元,同比增长 18.32%。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98.2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80%;竣工面积29.80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6.59%。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快速增长。全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6.14亿元,同比增长18.19%。其中,基本建设投资6.29亿元,同比增长39.76%;更新改造投资1.67亿元,同比增长18.52%;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全区实现房地产开发投资6.96亿元,同比下降38.12%。全区重点工程建设项目投资力度加大,工程进展顺利。篁庄大道西延线、桐乐路一期已建成通车;桐乐路二期长1.9公里路、金桐路首期长2.1公里路和杜阮南北大道完成路基工程;金桐路二期2.4公里完成路基填土工程。台商工业园第一期开发面积3051亩,已完成填土1500亩,第二期3500亩已完成征地工作。五金卫浴产业基地首期正进行平土工程。总投资2.4亿元的大长江三期(棠下)项目的主体工程已全部完工。
五、对内贸易
消费市场繁荣稳定。继逸豪酒店、丽宫国际酒店落户江门后,金逸酒店、金瑞酒店两家星级酒店相继建成开业。商品房、汽车消费继续是居民消费的热点,居民在餐饮娱乐、旅游休闲、医疗保健、教育培训、网络通讯和体育健身等方面的需求呈快速增长的态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5.09亿元,同比增长14.52%。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47.76亿元,同比增长13.7%;餐饮业零售额7.34亿元,同比增长20.3%。物价水平相对平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1.40%,比去年同期上升1.4个百分点。
六、对外经济
外贸出口快速增长。全年实现出口总额9.32亿美元,同比增长26.83%。其中,三资企业出口8.49亿美元,增长36.11%;贸易出口7122万美元,同比下降0.60%;来料加工出口大幅下滑,实现出口值1180万美元,同比下降70.10%。
利用外资不断增加。全年合同利用外资金额1.98亿美元,同比增长10.02%。实际利用外资11096万美元,同比增长25.66%。
招商工作进展顺利。我区采用产业招商、以商引商、委托招商和驻点招商等多形式多渠道招商,招商成效显著。全年已投产、在建、筹建的外资项目共132项(工业113项,三产19项),计划投资总额4.69亿美元。其中:已投产的98项,计划投资总额1.93亿美元;开工在建项目21项,计划投资总额0.94亿美元;筹建项目13项,计划投资总额1.82亿元。2005年结转的项目27项,计划总投资1.96亿美元;今年新引进项目105项,计划投资总额2.72亿美元。
七、财政和金融
地方财力不断增强。全年共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12亿元,同比增长23.68%;地方财政支出5.78亿元,同比增长19.69%。
金融机构存款稳定增长。全区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52.8亿元,增长13.11%,其中:企业存款12.6亿元,同比增长14.82%;城乡居民储蓄存款26.41亿元,同比上升12.67%;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7.2亿元,同比增长30.36%,其中:短期贷款26.45亿元,同比增长30.46%;中长期贷款5600万元,同比下降4.7%。
八、科学技术、教育和卫生
科技研究开发取得较大进展,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全年全区地方财政科技三项费用支出825万元,同比增长13.5%;科学支出1636万元,同比增长29%。科技事业取得丰硕成果,全年被列入省级科技计划项目11项,市级科技计划项目立项23项,成功创建市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4个。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提高,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显著增加。专利申请量889项,同比增长20.8%;专利授权量558项,同比增长46.5%,其中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共180项。全区共有高新技术企业28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02.01亿元,同比增长28.6%。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各项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素质教育得到进一步实施,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全年投入资金760.91多万元全面实施农村免费义务教育,22954名农村学生受益。全区拥有普通中学17所,在校学生1.35万人。职业高中2所,在校学生0.27万人。小学50所,在校学生4.07万人。幼儿教育学校100所,在校学生1.37万人。教育普及程度进一步提高,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小学升学率100%,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99.1%,初中升学率98.2%,高中升学率53.89%。今年参加普通高考884人,总入围人数699人,比去年增加了24人。其中,本科入围247人,本科入围人数比去年增长了3.0%,本科入围率为28%;专科以上总入围699人,总入围率达79.07%。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保健水平进一步提高。健全了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及医疗救治三大体系,建立起疫情信息网络系统,公共卫生突发事件预警和应急机制进一步完善。全区共有各类卫生机构(含各类门诊,下同)86个,其中医院2间。卫生机构床位345张。卫生机构人员942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814人。卫生技术人员中执业医师233人,职业助理医师101人,执业护士247人,药剂人员69人,检验人员24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加快推进,全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人数123540人,农村合作医疗人口覆盖率96.1%。
九、城市环境
营造优良人居环境、投资环境。开展区域整治,先后对杜阮镇中和工业区、南芦工业区和荷塘镇玻璃行业开展专项整治。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挂牌督办了一批污染严重、群众投诉强烈的企业,共作出责令停产处罚42宗,罚款金额共计63万元。
开展卫生整治行动,出动2674人次,洒水车135车次。清理卫生死角148处,清运垃圾1500多吨。整治市容环境,查处商铺占道经营6680宗,清理小贩摆卖15500档,查处乱拉挂2595条,查处乱张贴900多宗,清刷15000多张,清拆违章建筑、雨蓬6795平方米。投入专项资金840.65万元用于维修社区道路,面积8.45万多平方米。做好城市绿化、保洁工作,城市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道路保洁达标率达100%、优秀率达到85%以上。
社会安全问题得到社会各界重视。全年工矿商贸企业共发生伤亡事故9宗,死亡7人,重伤3人,事故宗数、受伤人数有所下降。开展重大事故隐患排查行动,排查出事故隐患187个,现已完成整改的137个,正在整改的50个。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增长得到合理控制。2006年全区家庭户141540户,户籍总人口451276人。其中:男性人口227412人;女性人口223864人。2006年迁进人口16404人,迁出人口19252人。2006年全区共出生人口4124人,人口出生率9.14‰,出生人口男女婴儿性别比为114.46:100。人口死亡率5.19‰,人口自然增长率3.95‰。
社会福利保障事业日益完善。全区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对象1298户3430人,发放最低生活保障资金286万元,其中城镇738户1766人,发放最低生活保障资金199.9万元;农村560户1644人,发放最低生活保障资金86.1万元。救济春夏荒困难户2805户6789人;医疗救助贫困家庭54户145人。全年共为1850户4512人办理了低收入家庭证。民政部门扶贫助学454人,共支出32.3万元;为全区397人优抚对象发放抚恤保健金共163.1万元。全区离休、退休、退职人员3.35万人,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2.47万人,累计发放养老金2.58亿元;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6.42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0.58万人,累计领取失业保险金1736万元;工伤保险参保人数9.83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9.64万人。我区拥有敬老院4间,敬老院收寄养人数153人,敬老院床位269张;全区社区服务设施128项。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职工年人均工资24323元,同比增长12.3%;城镇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3862元,同比增长8.32%;农民人均纯收入8177元,同比增长8%。
注:公报中生产总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工、农业总产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采用价格指数缩减法计算。
附:
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一)
指 标 |
单 位 |
2006年 |
比上年增减(%) |
户籍总人口 |
万人 |
45.13 |
1.11 |
人口自然增长率 |
‰ |
3.95 |
0.2个千分点 |
生产总值 |
亿元 |
113.71 |
19.51 |
第一产业 |
亿元 |
3.96 |
0 |
第二产业 |
亿元 |
71.08 |
25.76 |
#工业 |
亿元 |
69.81 |
26.53 |
第三产业 |
亿元 |
38.67 |
12.83 |
工业总产值 |
亿元 |
356.25 |
25.51 |
其中:规模以上产值 |
亿元 |
313.5 |
25.53 |
农业总产值 |
亿元 |
12.06 |
0 |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 |
亿元 |
19.57 |
6.98 |
建筑业总产值 |
亿元 |
7.75 |
18.32 |
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
亿元 |
26.14 |
18.19 |
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二)
指 标 |
单 位 |
2006年 |
比上年增减(%)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
亿元 |
55.09 |
14.52 |
外贸出口总额 |
亿美元 |
9.32 |
26.83 |
实际利用外资 |
亿美元 |
1.11 |
25.66 |
金融机构存款余额 |
亿元 |
52.8 |
13.11 |
金融机构贷款余额 |
亿元 |
27.2 |
30.36 |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
亿元 |
5.12 |
23.68 |
地方财政支出 |
亿元 |
5.78 |
19.69 |
职工年人均工资 |
元 |
24323 |
12.3 |
农民人均纯收入 |
元 |
8177 |
8 |
相关附件: